本文转自:中国经济时报
本报记者魏昊星
胡剑芳李婷婷吴超志
7月中旬以来,持续的晴热高温,使湖北省咸宁市咸安区4万余人口遭受旱灾,农作物受灾面积达11余万亩,直接经济损失达万元。
咸安区启动四级应急响应,迅速建立起53个抗旱一线临时党支部,成立了支党员突击队、服务队和保收队,累计投入抗旱资金余万元、抗旱设备余套,万余名党员干部以旱为令、听令而行。
水源告急,农田喊“渴”。今年大旱不同寻常,现有的水利设施无法保证农业用水全覆盖,在11余万亩受灾农作物中,成灾面积达4.86万亩。为缓解旱情,咸安区农业农村局购置62台汽油泵、台潜水泵、10多米水管及钢丝管,及时分发到各乡镇。
咸安区农业农村局农机化站长余社平及技术人员奔走在受灾面积最大、灾情最严重的地区,6天时间在双溪桥镇杨堡村建起30千瓦泵站,3天建起铁铺村11组泵站,2天建起桂花万寿桥临时泵站,并对8处泵站进行设备更新,对30处泵站进行维修,保障了全区农业生产用水。
在咸安区各乡镇、各村湾,党员干部在抗旱救灾一线提水、送水、引水、供水、降水、保水,千方百计为群众送去“救命水”。
为了解决白鹤村黄子苏等7个村湾多名村民的饮水难题,咸安区水利和湖泊局饮水办主任、党员陈伟连续2个月加班,建起了一座占地平方米的白鹤加压泵站,并于8月22日通水试运行。
高桥河抽水泵站年久失修,高桥镇刘英村0多亩稻田面临绝收。咸安区人社局驻刘英村第一书记张胜顾多次跳入齐肩深的河中,摸索检查管道、清除杂物,更换水管后反复调试。河底淤泥、垃圾、毒虫混杂,他脚底被刺破,胳膊被毒虫叮咬红肿,依然坚持抢修,用6天成功排除故障。
汀泗桥镇黄荆塘村在党员万大祥、杨浩的带动下,组建临时党支部1个,成立党员志愿服务队(突击队)2个,组织25名党员干部参与抗旱,投入抗旱相关设备30套,机动运水车辆80辆次,帮助灾区群众解决抗旱资金2万元,解决0亩茶园灌溉用水。
送水到田,保苗保穗;供水到户,解民之急……咸安区农业农村、水利、应急、气象等部门协同作战,各类水库累计提供抗旱用水万立方米,确保了旱情总体可控。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25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