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以来,新能源汽车的价格增幅不容小觑。据不完全统计,今年已有二十多家车企的近七十款车型官宣涨价。
能源汽车涨价之缘由
关于新能源车涨价的原因,许多业内大牛已经分析过了,我这里就简单提一下。
镍、锂、铝、钴等原料价格飞涨导致电池生产成本上升,电池系统作为新能源汽车中成本占比最高的部件(约占30%-40%),其涨价压力也一并传导至新能源车企,影响整车价格。此外,进入年,俄乌战争地缘政治因素使得新能源汽车制造行业本身就紧缺的原材料危机雪上加霜,大宗商品价格暴涨,进一步增加了原材料成本压力。
同时,芯片短缺的问题依然持续。在疫情和战争的双重影响下,芯片长期供应不足,供不应求导致价格上涨。
加之购车补贴政策退坡,新能源汽车涨价也就不足为奇了。
现阶段是否购买新能源车考虑两个因素
我觉得在目前的情况下,决定是否购买新能源汽车主要需要参考两个因素:
一、要结合个人需求,对比油车和电动车的优劣势
二、需要考虑电动车的未来价格走势
先来看第一点,油车的优势大家都很清楚了:加油方便、续航里程长、还有永远standby的“购车优惠”……
然而随着新能源车的涨价大潮,部分燃油车也加入了涨价队伍。除了奔驰、宝马等官宣涨价的车企,奥迪等则用减少优惠的方式来了一波“变相涨价”。如长城汽车旗下魏牌汽车CEO李瑞峰所言,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带来的钢铁、橡胶、钴、铝等车用材料价格上涨的压力传导至所有的汽车制造商,包括燃油车和新能源汽车。
此外,今年来油价持续飞涨,早已冲破9元大关,即将突破10元。燃油车的日常使用成本大幅上升。最近一次调价,92号汽油全国平均每升上调0.22元;95号汽油每升上调0.24元。以油箱容量50L的普通家用车计算,加满一箱92号汽油将多花11元左右。
说完油车,再来看看新能源车。我总结起来主要是以下四大优势——
1.政策优惠
在大部分城市,新能源汽车享有免费新能源汽车专用号牌,无需摇号,无需竞拍。要知道北京的车牌摇号平均中签率仅2%,有的人需要十年才能摇到号。此外,新能源汽车在不同的城市享有不同的优待政策,包括但不限于通行(不限号、不限行)、停车、补贴等方面。
2.使用成本低
采用家用充电桩的情况下,电动汽车百公里电费只要7元左右,大约仅为燃油车油费成本的十六分之一。而从养车方面来看,纯电动车维护成本相比燃油车要减少约40%,相当可观。
3.智能化的用车体验
新能源车的智能化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智能座舱、智能驾驶和OTA(Over-The-AirTechnology)。依靠全新的纯电平台和电气架构,新能源汽车实现了从“功能”到“智能”的转变。
智能座舱主要由车载信息娱乐系统、流媒体后视镜、视觉感知系统、语音交互系统、智能座椅以及后排显示屏等电子设备组成,不仅提升了汽车作为交通工具的效率,还增添了其娱乐和社交的功能,使得移动KTV、移动电影院触手可及。
智能驾驶指的是自主泊车、智行系统、车道保持、定速巡航等驾驶辅助功能。新能源汽车能够实现L4及以上级别的自动驾驶。
OTA:通过OTA升级的方式,车辆可以实现续航里程提升、最高车速等功能。一方面,OTA可以远程修复软件故障,显著节约时间成本;另一方面,OTA通过增加和更新功能的方式,拓宽了“服务”和“运营”的范畴,增加用户的新鲜感,也增加车辆的附加价值。
4.新能源车痛点逐步解决,配套设施、服务日渐完善
在过去,新能源车的续航里程低、补能便利性不足等痛点一直是消费者购车时的“心病”。但随着新能源车电池的不断优化升级及充/换电服务的不断扩展深入,以上问题正逐步解决。
关于换电模式,在之前的回答里我已经介绍过了,不了解的小伙伴可以看看:
距离给出这个回答已经过去了大半年,这段时间内国内换电产业飞速发展。截至目前,蔚来汽车已经在中国建立个换电站。行业巨头宁德时代也入局换电,于4月18日在厦门正式启动换电服务,从品牌发布到落地,仅耗时三月。据称,预计到今年底时代电服将在厦门完成30座快换站的投建。届时,电动车补能将更加便捷。
言归正传,另一个问题值得思考的问题是电动汽车未来的价格走势,短期内新能源车会不会降价呢?
上文提及,新能源车的这波涨价主要是由补贴退坡、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和芯片短缺三个因素造成的。
目前的消息是新能源车购置补贴政策将于年12月31日终止;年12月31日之后上牌的车辆不再给予补贴。这似乎意味着在明年补贴全面取消时,可能还会再迎来又一波新能源车的集体涨价潮。
而芯片短缺,这个问题短时间也无法解决。目前全球6英寸芯片代工厂的产能已经满载,新的产能还一时无法启用。芯片供不应求的局面短时间难以转变,价格暂时也是下不来的。
再来看上游原材料价格。电动汽车需要电池,电池需要镍、锂、铝、钴等一系列原材料。
其实自年以来,碳酸锂的价格就一直处于稳步增长中,年11月的碳酸锂均价就达到了年1月的3倍。但在这段时间,电动车价格未见大范围、大幅度的增长。这是为什么?因为在这个阶段,电动汽车产业链中的电池厂以及主机厂通过前期利润空间调整、供应链优势、经销商返利以及调整库存等多种方式自我缓解成本压力。然而年12月以后,原材料价格疯涨超出电池厂和主机厂的承受范围,涨价也就随之而来了。
欧阳明高院士在年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上曾发表预测:“以碳酸锂为例,是典型的矿石生产,产能释放周期是3-5年,卤水提锂周期更长,从供需面来看,恐慌性库存储备带来的需求放大是暂时的,随着碳酸锂供应能力的提升,预计两三年后有可能恢复完全的供需平衡。”换句话说,锂资源的供需平衡要到2~3年后才可能恢复正常。即锂成本在短期内不太可能逆转涨势。
如果深究起来,上游产业链涨价早已出现,各种金属期货已经持续上涨了1~2年之久。可以说新能源汽车是硬挺了两年后,才将成本从上游转移到了消费端。这也意味着原材料涨价传导到终端需要一定时间,目前的这波也许只是电动车涨价潮的先声。
综上,新能源汽车上游原材料价格问题,短期内同样难以得到缓解。
分析完以上三点,我们似乎找不到短期内新能源车降价的理由。当然,买车是消费而不是投资行为。价格只是影响购买决策的一个因素,绝非全部。早买早享受我已经说腻。
如果你两年内有用车的需求,现在购买新能源车不失为一个明智的选择。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25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