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年以来,我国原油加工一直保持迅猛增长势头。目前,我国炼油能力已接近8亿吨,成为世界第二大石化产品生产国。在获得化工原料和清洁燃料两大产品的同时,我国炼化行业还副产以千万吨计的轻质石油烃—碳四液化气、C5/C6拔头油、芳烃抽余油和各种劣质石脑油等。这些轻烃资源的合理利用一直是企业挖潜增效和国家降低石油进口依赖度的重要课题。
行业难题
通过芳构化反应将轻烃转化为轻芳烃(BTX)化工原料或者转化为高辛烷值汽油,是公认的轻烃有效利用催化技术手段。但是长期以来,芳构化技术本身一直受催化剂积碳失活快的问题困扰。因此,二十世纪末国内外开发的基于微米分子筛催化剂的传统芳烃生产工艺(如Cyclar、Z-forming和Aroforming等)均未得到推广应用。
潜心攻关
自年开始,我校化工学院郭洪臣教授课题组利用本学科在纳米分子筛上的优势基础致力于开发抗积碳失活型芳构化催化剂,潜心攻关三年解决了制约芳构化技术工业应用的瓶颈问题。该课题组于年成功开发出在富烯烃碳四液化气进料下能够长周期运行(>30天)的新型芳构化催化剂,为在固定床上平稳运行芳构化反应奠定了基础。
校企合作
年9月,郭洪臣教授课题组通过与山东齐旺达集团的校企合作首次将固定床纳米分子筛芳构化技术(Nano-forming工艺)投入工业应用。在山东省淄博市建设的国内首套规模达10万吨/年的最大芳构化装置一次性投料成功。该装置可将富烯烃碳四液化气转化为轻芳烃(BTX)和优质蒸汽裂解料,实现了碳四原料的完全增值利用,吸引了广泛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4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