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棠棣,一枚历史爱好者。欢迎大家我,一起谈古论今,纵论天下大势。君子一世,为学、交友而已!

一、 扎实做好反登陆作战准备

经过年春夏巩固阵地的斗争、年秋季的战术反击作战和上甘岭战没, 和人民军的正面战场已经巩固,几乎是攻则必克,守则必固,完全掌握了作战的主动权。“联合国军”对正面战场已经无可奈何。因此, 反登陆作战准备战场部署的总体原则是,在保证正面作战力量的同时,重点加强东西海岸的防御力量,而海岸防御又是以西海岸为重点;海岸防御部署与正面部队换防同时进行,将从国内新调入的4个军,先用于作为海岸防御的第二线部队,熟悉情况。

将 期入朝轮换的个军,调至正面 线经受作战锻炼,而将在朝鲜作战较有经验的几个军从正面 线调出,加强东西海岸的防御。地面炮兵6个团另4个营、海岸炮2个连,高射炮兵1个团又1个营,先后入朝,加强东西海岸和正面的防御火力。

根据上述原则和年12月 党委会议、 军以上下部会议确定的部署,从12月底即开始战场部署的调整,至年1月下旬基本完成,后又进行部分调整,至4月中旬全部调整部署完毕。

线的换防和部署:

期入朝轮换的第2、第24、第46(欠1个师,指挥第40军第师)军,于1月14、15日,已先后接替了正面 线8、第15、第40军防务,第15、第8、第40(欠第师)军,于1月20日前也分别到达东海岸和西海岸布防。第1军于1月20日开始入朝,先在谷山地区为 总预备队,后于4月初接替正面 线第47军防务,第47军撤出 线为 总预备队。调整后的正面战场共有 10个军,地面炮兵14个团另28个营,高射炮兵24个营,坦克4个团;人民军个军团和2个旅。

西海岸的防御部署:

任西海岸防御的部队共为 6个军,地面炮兵14个团又9个营,高射炮兵2个团又1个营,坦克6个团;另人民军1个军团又1个旅。 线部署 2个军又1个师,人民军1个军团和1个旅。南起大同江口北岸北至古军营,依次为人民军第4军团另1个旅(镇南浦至汉川江)、 第8军并指挥第17师和第18师2个团(汉川江至清川江)、第50军并指挥第17师1个团(清川江至古军营),铁山半岛至中国境内的大孤山,为 第54军第10师。除第54军第10师于年2月上旬部署完毕外,其他于1月20日以前全部完成部署,并开始构筑工事。

第二线部署 4个军(欠1个师),其中第9军位于平壤以西、顺川、成川、殷山地区,第16军位于安州、价川、球场地区,第40军(欠第师)位于纳清亭、博川地区。第54军(欠1个师)位于中国境内的安东、本溪地区。第二线除第54军只负责支援 线作战外,其他个军,在作战上都有反空降和支援 线作战的双重任务,并且反空降是 位的任务。上述 、第二线 6个军中,第8、第9、第40、第50军,都是从 一开始即在朝鲜作战,都参加了 至第四次战役,第9、第40军还参加了第五次战役。转入阵地战以后,第50军即在西海岸担负防御任务,并进行了攻占西朝鲜湾海岛的作战;第8、第9、第40军都参加了年秋季的战术反击作战。这4个军都是在朝鲜作战较有经验的军。

东海岸的防御部署:

担任东海岸防御的部队共为 2个军另1个师,地面炮兵2个团另个营,高射炮兵5个营,坦克1个团;人民军2个军团和2个旅。总的部署是人民军位于海防 线,忐愿军位于第二线(第15军第44师部署在 线慈山里至南大川口)。人民军第5军团担负咸兴及以南地区、第2军团担负元山地区 线海岸防御任务。 第12军及其指挥的第师部署于元山西北文川、梨洞、榆峰山、箭滩、高原、永兴、长者里、上面洞地区,第15军部署于元山以南长林洞、龙里,大寺峰、新高山、安边、松里等地区为东海岸防御的第二线部队。

第12、第15军除都有支援 线作战任务外,均部署1~2个师担负反空降作战任务。该两军都是从第五次战役开始入朝作战,转入阵地战以后,都参加了年秋季的战术反击作战和上甘岭战役,也是在朝鲜作战较有经验的军。

战场预备队为 第47军(位于谷山地区)和地面炮兵4个团另2个营(位于成川地区)。另在东海岸担任修筑工事和在朝鲜北部筑路任务的第21军第61、第6师和在东北通化的第62师,有支援东海岸作战的任务。

担负东西海岸防御的部队,装备和兵员都得到了补充和加强,特别是反坦克和曲射火器较前有较大的增强。西海岸部队除第16军外,每个步兵连增加90火箭筒1具,每个步兵营增加57无坐力炮1门、82迫击炮2门,团属的75无坐力炮均改换为57无坐力炮另增加90火箭筒具,迫击炮连迫击炮由6门增至9门。总计每军共增90火箭筒具,较前编制增加61%;57无坐力炮81门,增加一倍;82迫击炮81门,增加50%。

另外给担负重点防御任务的第8军装备了8个反坦克连,配90火箭筒72具,给第54军第10师装备了2个反坦克加强连,配57无坐力炮18门。仅为西海岸各部队即补充新兵名,充实了部队的有生力量。经过调整部署,海岸防御部队兵强马壮,兵力和火力密度大大提高,防御力量大大增强。特别是西海岸,其 线平均每公里迫击炮以上火炮密度为7.6门、反坦克火炮为5.8门,高射炮平均每18.5平方公里为1门。另共有坦克辆。

此时, 在战场上的兵力达到 峰,共计20个军,连同各特种兵部队、铁道兵团和后方勤务部队等,达15万人。

“联合国军”总司令克拉克在回忆录中说:

“沿海滩的防御体系和前线的防御体系一样,纵深的距离甚长,并且它的效力大部分依靠地下设施。但是除开地下工事外,还有一道道的明壕从滩头向后分布,因此,任何从海上攻击的部队,一旦他们在岸上获得立足点,即被迫着去攻击一道又一道的战壕。他们沿着水际张着有刺铁丝网。雷区到处都是。大部分稻田地区被水淹没,使它们变成战车的大陷阱,使我们的装备在泥淖中进退两难。”

二、美国缘何放弃其登陆计划?

在 进行反登陆作战准备期间,“联合国军”在正面战线没有大的作战行动,只在年1月底发动了一次很不成功的“空军、坦克、炮兵、步兵协同作战实验”。

“联合国军”在上甘岭的进攻失败后,克拉克提出在正面战线进行“空中地面协同作战实验”。美国空军采纳了这个建议,并制定了实验计划。 个实验选择的攻击目标是 第2军1个排防守的、位于铁原西北芝山洞南侧的高地。

这个小高地又被称为“丁字山”或“T形山”。它的形状像一枚钉子,钉子的尖直指向南边的美军.8阵地。美军将这次实验称为“斯麦克行动”。这是范佛里特在朝鲜担任美第8集团军司令官期间,进行的 一次,也是最不光彩的一次作战。

从年1月12日至20日,美军支援步兵作战的1个野战炮兵营,即向这个目标发射毫米榴弹炮炮弹发。24日,美空军向这个目标投下1.6万磅炸弹和14枚凝固汽油弹。25日,美空军先后出动余架次飞机对这个目标进行了轮番轰炸,经过猛烈的炮火准备后,以美第7师的1个步兵连发起攻击。 第2军防守阵地的1个排,依托坑道工事隐蔽,直到美军冲击山脊时,才突然开火。

美军在一天之内向这个阵地投下22.4万磅炸弹和8枚凝固汽油弹,炮兵和坦克发射各种炮弹17万余发,始终未能攻下阵地,只好败阵收兵。

第2军于年9月入朝后,于年1月中旬刚刚接防 线, 次接受在朝鲜作战的考验。防守阵地的这个排,打得英勇顽强,彻底粉碎了美军的进攻,牢牢守住了阵地,以伤亡11人的代价,毙伤美军余人(美军战史说伤亡77人),经受了作战的考验。

美军这次进攻,有美第1军军长和参谋长、第5航空队司令、远东空军作战处长前来观战,并邀请了12名记者。在进攻开始前,发给他们二种颜色的精制“作战方案”,以为此次作战可以给他们一些光彩。然而,结果却以“惨败”而收场,遭到美国国会和舆论的严厉谴责。

美军战史对这次作战评论说:

“总的来说,斯麦克行动是一次惨败。”“这是一次代价高昂的教训,再次证实了无论是从空中或是从地而上的火力都不足以将躲藏在挖得很好的战壕里的敌人消灭。这场有限战争的优势是在防守的一方。”

年2月10日,范佛里特退休回国,美第8集团军司令一职,由美陆军助理参谋长马克斯韦尔·泰勒接任。泰勒到前线视察后向克拉克报告说,除非得到大规模进攻的命令,否则他将安于现状,决不再冒险向前沿的小山头发起任何进攻。克拉克批准了这一要求。从此,在朝鲜战场上,直至战争结束,美军再也没有发动类似规模的攻击行动。

到年4月底,反登陆作战准备全面顺利完成。

这次反登陆作战准备,引起美国当局的高度重视。美国国家情报预测说:

“目前布置在北朝鲜的部队大约有19个中国军和5个北朝鲜军团,这些部队中的每个步兵师均配备有炮兵、火箭炮兵和坦克部队。其中大约有0万人被布置在可能发生登陆作战的海岸地区,可以立即投入海岸地区的作战。自1年以来,共产党已极大地加强了他们的海岸与前线防御,建立了一个组织严密、设施完备、纵深可能达20英里的防御体系。在此背后,可以肯定还有一个相对薄弱的第二防御地带。在横贯朝鲜蜂腰部地区还有第三防御地带。……沿目前的战线至东西海岸、一个大纵深的坚固的防御体系已经形成。在上述地区中,后勤储备状况已得到了极大改善。”

美国中央情报局认为:

“一旦联合国军按计划在朝鲜发动进攻,共产党马上作出的反应必定是进行拼命的抵抗。中国军队将展开 限度的地面防御来抗拒联合国军的进攻,并实施坚决的反击”。中国空军将全力以赴地保卫共产党的领空安全,并会对联合国军的登陆部队发动空中进攻,同时很有可能会在联合国军控制的地域展开大范围的空中作战。“我们相信,共产党人将忍受得住在反击或抵抗联合国军进攻作战中所蒙受的人员与装备损失。同时,我们无法断定,这种损失程度是否会迫使共产党去寻求停战”。

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同意这种看法。如果硬是要进行军事冒险,美国军方认为,即使立即开始进行准备最少也需要一年时间。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计划署起草的分析报告认为,如果打起来,则至少需要做打两年即打到5年的准备,作战费用估计需要追加70亿~77亿美元。如果发生这种情况,那么艾森豪威尔尽快结束 和降低财政赤字这两项在竞选总统时许下的主要诺言就无法实现。

在这种情况下,美国艾森豪威尔政府不得不知难而退,其大规模军事冒险计划只好胎死腹中,转而导求被其单方面中断的停战谈判。

这次反登陆作战准备,规模之大,时间之长,是 中空前的。经过这次准备,彻底解决了 和人民军的后顾之忧,从而从根本上掌握了整个战场的主动权。

反登陆作战准备,不仅仅是为了解决燃眉之急的一次直接战役准备,而更重要的是为了从根本上掌握整个战场主动的重大战略措施,是 发展到这时的必然步骤,是 战略指导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和英明一招,为 的 胜利铺平了道路。同时对中国的国防建设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美国寻求停战谈判

年1月20日,艾森豪威尔入主白宫,就任美国第4届总统。艾森豪威尔上台后,和他的前任一样摆在他面前的 难题,就是如何结束 。他当选总统后曾到朝鲜前线视察,但并没有找到结束 的“灵丹妙药”。

艾森豪威尔在回忆录中写道:

“在朝鲜和越南,严重的问题正折磨着我们的国家。在朝鲜,犹豫不决而又耗费极大的战争仍在拖下去。"

2月2日,艾森豪威尔发表了他就任总统后的 篇国情咨文,全面阐述了美国新政府的内外政策。国情咨文中最引入注目的是宣布撤销台湾海峡“中立化”,放蒋出笼,唆使 当局对中国大陆东南沿海地区发动登陆进攻,以配合美国在朝鲜的军事冒险,在朝鲜问题上,要采取所谓“新的、积极的外交政策”。

艾森豪威尔在国情咨文中说:

“在0年6月大韩民国遭受侵略攻击以后,美国第7舰队奉命防止台湾遭受进攻,并确使台湾不被用作对中共大陆作战的基地。这实际上就是要美国海军充当中国的防御部队。不管0年的情况如何,在那道命令下了以后,中共军就侵入朝鲜攻击该地的联合国军队。他们一贯地拒绝联合国军司令部的停战建议。最近他们更与苏联一同拒绝了印度政府在联合国提出的停战建议。这个建议已为美国和其他5个国家所接受。

因此,这种要美国海军替中共负起防御责任的情况是毫不合乎逻辑,毫无意义了,因为那样就反而使得那些共产党人能更逍遥自在地在朝鲜杀害我们的士兵和我们联合国盟国的士兵。因此,我正下令不要再使用第7舰队来屏障共产党中国。让我把事说的更明白些。这个命令并不暗示我们有侵略意图。但是我们决没有义务来保护一个在朝鲜对我们作战的国家。”

按照艾森豪威尔的说法,国情咨文一个最引人注目的是他宣布已命令第7舰队“不再用于保护共产党中国”。宣布这个决定的价值仅仅在于“提醒中国共产党人注意,僵持的口子为期不长了, 或者结束,或者扩大到朝鲜以外。因此我深信这样做有助于战争的结束”。

就在艾森豪威尔发表国情咨文的当天,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发布命令说:“现行紧急指令中关于保证澎湖列岛不被用作中国国民党向中国大陆作战的基地的那部分现在予以撤销。”

2月日,艾森豪威尔又亲自同派兵参加“联合国军”的15国代表策划对中国实行经济封锁。

对于美国艾森豪威尔当局的嚣张气焰和战争冒险政策,毛泽东和周恩来在年2月4日至7日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给予了有力地问答。

毛泽东在2月7日政协闭幕会上尖锐地指出:

由于美帝国主义坚持扣留中朝战俘,破坏停战谈判,并且妄图扩大侵朝战争。所以,抗美援朝的斗争必须继续加强。我们是要和平的,但是,只要美帝国主义一天不放弃它那种蛮横无理的要求和扩大侵略的阴谋,中国人民的决心就是只有同朝鲜人民一起,一直战斗下去。这不是因为我们好战,我们愿意立即停战,剩下的问题待将来去解决。但美帝国主义不愿意这样做,那么好罢,就打下去,美帝国主义愿意打多少年,我们也就准备跟它打多少年,一直打到美帝国主义愿意罢手的时候为止,一直打到中朝人民完全胜利的时候为止。

在艾森豪威尔当选美国总统后,斯大林曾发出了与美国合作以结束 的建议。年12月21日,斯大林在回答《纽约时报》记者的提问时说:

“不能认为美国和苏联之间的战争是不可避免的,我们两国今后也能够和平相处”。

斯大林又说,苏联是希望结束 的,苏联愿意在结束战争问题上同艾森豪威尔合作,欢迎举行首脑级会谈。

在朝鲜问题上,美国新政府面临三种不愉快的选择:

一是进行一场大规模的军事冒险,以取得军事上的胜利,或者至少达成有利于美国的停战;二是准备无限期地僵持下去,打一场旷日持久的有限战争,以期把美国在战争中的物资消耗减少到 程度;三是在为战俘谋求政治避难问题上认输,求得停战,尽管这样做会使共产党在宣传上获得巨大胜利。

斯大林的建议,毛泽东、周恩来代表中国政府和人民一再表明的立场和态度,不能不引起美国当局的考虑。战争已打了两年多,停战谈判也已进行一年多,战争仍无一个结果,美国朝野和人民以及战场上的士兵,都已不能忍受,并且与美国以欧洲为重点的全球战略极为矛盾。因而第二种选择是不能接受的。

由于中国人民 和朝鲜人民军进行了规模巨大的反登陆作战准备,在整个战场上形成了铜墙铁壁,因此, 种选择也没有成功的希望,况且一旦大打起来,可能引起世界大战,在这方面美国还未做好准备。那么恢复谈判,尽快结束 就成了美国新政府的 选择。因此,不得不在谈判问题上试探转弯。

在4个月之前,是美方代表在谈判会上单方面宣布无限期休会,此时美国想恢复谈判,但碍于政治脸面,还不便于直接向朝中方面提出。

2月间,美国获悉将于2月24日开始的第七届联合国大会下半期会议,可能提出 双方交换伤病战俘问题,如果美国建议或支持这类方案,将会处于政治上的主动。并且,国际红十字会年12月1日在日内瓦通过一项决议,主张按日内瓦公约有关精神,在停战前先行交换病伤战俘。克拉克当时就建议支持这项决议。

在这种背景下,美国当局指令克拉克,以联合国军司令官的名义,致函朝鲜人民军 司令官金日成和中国人民 司令员彭德怀,建议双方派出联络宜进行协商,先行遣返病伤战俘。克拉克于2月22日发出信函,建议“按照日内瓦公约第条的规定,立即遣返那些身体适于旅行的重病重伤的被俘人员”。

联合国军总司令克拉克的建议,是一个重要的信号,说明美国希望再次回到谈判桌上来。

(正文完)

如果有其他关于历史领域的话题或观点可以我私聊,也可以在下方评论区留言, 时间回复。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2124.html